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面向装甲机械化部队修理分队培养初级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任职教育专业院校。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学院新增了装甲装备保障营级指挥干部培训任务,归口了生长干部任职培训任务并将培训目标由专业技术干部调整为具有工程师素质的修理分队排长,整体上形成了修理分队营、连、排三级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训体系。以新的培训任务为契机,我们积极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对人才的新要求,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开展了新型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着眼岗位任职需求,合理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目前,各军区战役级装备保障力量:战区编有修理大队(团级)、集团军编有直属修理营;战术级装备保障力量:装甲机械化师(旅)编有修理营、装甲(机械化步兵)团编有修理连。学院所培养的初级装备保障指挥人员主要是面向四级修理机构的营、连、排主官和旅(团)装备机关营以下参谋、助理员。他们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带领所属人员完成装备的修理任务,组织本单位的装备保障建设和装备保障训练;战时主要在上级的编成内,运用所属的装备保障力量,组织装备保障行动,完成保障任务。该类人员具有鲜明“指技融合”的特点和要求。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按照“与作战任务相适应,与部队部署相匹配,与装备保障相衔接,与现有保障能力相符合”的要求,着眼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指挥机构、保障实体、保障对象互联互通的保障指挥体系,总部提出了“要素编组、以组编队、以队编群和要素报单装、组保营、队保团、群保师”的“三编四保”新型装备保障模式,这对初级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深入各级修理部(分)队开展广泛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制约装备保障指挥能力生成与提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系统的信息化装备保障指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二是运用信息化指挥手段和方法组织开展装备保障的能力不足;三是组织开展装备保障训练的能力欠缺。因此,在确定“指技融合”的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重点加强装备保障指挥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具体化为指挥筹划、指挥技能、指挥控制三方面能力,按照不同培训层次学员的岗位工作和承担的任务,分别突出单兵种保障指挥组织实施、多兵种保障指挥协同和装备机关业务工作等不同侧重点,整体上形成逐级衔接、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二、突出装备保障指挥能力生成,系统开展教学实践
我们以能力生成为核心,在学员掌握作战指挥基本理论、保障力量与保障力量运用理论的基础上,将指挥筹划、指挥技能、指挥控制能力的培养融入理论教学、想定作业、模拟操作、实装训练、综合训练等各教学环节,按照循序渐进、逐级提高的方式,系统开展教学实践。
(一)指挥筹划能力培养
指挥筹划能力重点是培养学员能够根据战场态势,准确判断保障需求,综合运用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谋划装备保障行动和过程。理论教学环节,重点打牢学员作战指挥理论基础,在熟悉装备作战运用的前提下,掌握装备保障力量的运用原则和保障指挥的组织实施流程;以案例分析、研究讨论的方式,营级指挥干部学员重点掌握装备保障指挥体系的构建和“三编四保”的装备保障模式,连排指挥干部学员重点掌握保障机构开设的原则方法,定下装备保障决心、制定装备保障方案的要素和规律。
想定作业环节,按照图上作业、沙盘推演、网络推演的顺序,教员给出想定和作业条件,进行情况诱导,学员进行角色充当,推演装备保障过程,组织实施装备保障行动。
(二)指挥技能培养
指挥技能重点是培养学员能够运用信息化指挥手段,准确获取、处理、传输和分发战场保障信息,组织实施装备保障行动。理论教学环节,培养学员地图识别、使用、标绘和拟制保障文书等基本技能。
模拟操作环节,利用学院自主研发的指控通信模拟训练系统和指控软件虚拟训练系统,开展车载计算机、数传电台操作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保障态势显示、北斗导航、文电指挥、电子标图和系统组网等技能训练,在熟练掌握信息化指挥装备使用维护的基础上,突出指挥技能培养。
实装训练环节,利用目前师旅团普遍列装的9车1组指挥装备和4车1组情报侦察装备,开展指控通信、无人机信息采集、情报侦察设备使用、网络交换设备组网建链训练,模拟战场环境下利用实装开展装备保障行动组织实施训练,提高了现代化指挥手段运用能力。
(三)指挥控制能力培养
指挥控制能力重点是培养学员能够依据作战发展变化,适时组织装备保障协同,动态重组保障力量,合理调配保障资源,灵活运用保障方式,实现多层次、多系统、多专业装备保障力量整体控制。
实车综合训练环节,学院充分利用军官与士官同校培训的优势,在装甲团铁路输送、行军、进攻战斗装备保障行动的背景下,按照修理分队实际编制岗位,由军官学员担任装备保障指挥员,士官学员担任修理技师,以作战实施过程为主线,开展保障要素的专向技术协同训练,保障单元的内部协同训练和保障机构的整体协同训练。突出“学员自主训练”,由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态重组保障力量,处置突发情况,协调保障资源,灵机调整装备保障行动,加强实战化条件下指挥控制能力培养。
三、围绕教学需求,配套建设保障条件
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培养是学院“十二五”期间“三个培训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队装备保障建设急需。在总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学院紧紧围绕教学需求大力开展教学保障条件配套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按照装备保障行动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全要素,开展系列专修室建设。建设了军事地理和装备保障指挥理论体系专业教室,用于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指挥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的教学与研讨;建设了战场机动、装备保障要素集成训练、指控通信设备模拟运用专业教室、指控终端软件系统运用专业教室、指挥所作业专修室,用于开展装备保障指挥协同与装备保障行动推演教学。
积极发展模拟、虚拟训练手段。针对当前信息化指挥装备数量不足、训练组织不便,消耗装备有效使用寿命等问题,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了指控通信系统和指控软件等训练软件,开展指控通信设备操作、指控软件应用、指控信息分析处理等模拟教学和组网数据传输、文电拟制、情报态势处理等指挥技能训练。
大力加强训练场地建设。按照指控装备操作训练、保障指挥协同训练、保障指挥综合训练循序渐进的思路,为提高学员的指挥控制能力培养效果,在陆上训练场逐步开展数字化改造,确保运用指挥装备和情报侦察装备开展战场态势实时控制训练;改建大顶山山地训练场,组织开展指挥要素集成训练和指挥单元合成训练;加强与部队的联合办学,依托装甲3旅黑顶山训练场和装甲4旅龙山训练场,开展生疏、复杂地形条件下装备保障指挥综合训练,锻炼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
不断加强装备建设。通过请领与自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筹措了15套指控通信设备、2套北斗接收系统、2套微波传输系统、12架无人机、9台指控装备、4台侦察装备、12套指挥作业器材,特别是新型的9车1组指挥装备和4车1组情报侦察装备从无人机飞行、信息采集、信号处理、态势显示、联网组训到组织开展装备保障行动都已经形成了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院积极拓展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训任务,已经形成了规划培训与应急培训、任职培训与在职培训、院校培训与部队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累计为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培养了余名初级装甲装备保障指挥军官,毕业学员遍及装甲机械化部队修理分队,并迅速成为部队装备保障建设的骨干力量,受到部队广泛欢迎。
人才培养不仅满足了部队的人才急需,总结出的理论与试点成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年《装备保障指挥》课程被总装备部评为优质课程;年《装备保障指挥专业的创立与实践》荣获总装教学成果一等奖;《装甲装备保障指挥训练系统》等科研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10余人次教学骨干,赴机步第旅、机步第师、摩步54旅、成都军区装甲装备修理大队等单位参与部队训练、进行现地授课,受到了各单位的高度赞誉。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是我们紧贴新时期部队装备保障建设开展的专项服务保障行动,在全军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体系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我们深知,要满足部队装备保障指挥人才需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总装批复的装备保障指挥重点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站在部队装备保障建设全局,进一步优化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体系和“双员型”教员团队建设,加强部队与院校联合培养问题的研究,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路子、新方法,持续提升人才建设的综合能力,为服务部队装备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配音
制片帮|悦音 悦耳音质+优质服务=用户一致好评。
点击使用:制片帮|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