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配音小故事朗读集锦
悦音配音为您推荐一篇儿童读物配音文案
●请用说故事的方式朗读,遇到标点符号请停顿一下。
(女声,两分三十秒)
※故事屋的故事(一)
张大光是一个爱讲故事的男人。他喜欢讲故事给儿子听,也喜欢讲故事给其它孩子听。因为他热爱故事,也热爱孩子。他喜欢看这些孩子专心地听故事,他也希望看这些孩子最后从故事里学习到各种知识、道德。
所以,他成立了《故事屋》。他租下了一间屋子,然后把屋子里面的每一个房间都重新装修,里面放满了各种有趣的东西,让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感觉。他希望当他讲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能有在故事里的感觉。
张大光本来在唱片公司当行销总经理。他的职位很高,工资也很高。他在这家唱片公司工作已经有15年的时间了。
这些年买唱片的人越来越少,大部分的人直接从网络上下载音乐,所以唱片越来越不好卖。而且因为张大光和老板在音乐上的想法越来越不同,最后他选择离开这家唱片公司。
已经37岁的张大光认为音乐市场已经和以前不同了,他不应该再换另一家唱片公司工作。因此他必须找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工作。
但是他已经不年轻了。一般的公司当然希望找一个25岁的年轻人,不愿意用一个37岁的“老人”,于是张大光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工作。他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仔细地想自己除了音乐以外,他还懂什么?他还能做什么?
(女声,两分三十秒)
※故事屋的故事(二)
他突然想到他在几年前曾经有一个计划,但是这个计划本来是想在退休以后再去做的。难道要现在去执行吗?张大光一直想着。
这是什么计划呢?这个计划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来告诉你吧!
原来张大光小时候就很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也喜欢看故事书,长大以后更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
当他每个晚上讲故事给儿子听的时候,他觉得很幸福。这一个时刻是他和儿子最亲密的时候。
当他讲故事给别的孩子听的时候,他听到这些孩子的笑声,或者听到孩子们急着问:“然后呢?…然后呢?…”他就会感到很满足。因为他知道他正在教育着这些孩子。这些孩子未来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因此,张大光曾经计划未来退休以后,他要盖一个《故事屋》。这个故事屋里面要很漂亮、很可爱,除了要有很多玩具,他还想亲自做很多可爱的东西放在故事屋里面。他要在这个故事屋里面配合着自己做的有趣的东西,讲故事给所有的孩子听。
当然,他不但要让这些孩子可以在这个漂亮的故事屋里面听故事,听完故事以后还可以在这里面玩,也可以使用他亲自做的东西,让故事的内容更深刻地存在孩子小小的脑袋里。
(女声,两分三十秒)
※故事屋的故事(三)
这是他的计划。他本来打算在退休以后做这一件事,没有想到,张大光提前离开了原来的公司。他没有工作,也找不到好的工作机会,他难过了一段时间。怎么办呢?
于是张大光决定提前执行这个计划,他没有别的选择。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他的亲戚、朋友,听听他们的意见。但是每一个人都说:”你疯了吗?”还有人说:”这不可能成功的。你还是赶快去找一个好的工作吧!”
“谁愿意花钱听故事呢?这是不可能的。”、”你肯定会失败的。”没有人鼓励他、支持他。他觉得很难过。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他决定试试看。
首先,他开始找资料,他想看看外国人是怎么做的。但是不管是国内的,或者是国外的,他都没有找到相似内容的网站。他想着:“这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真的没有人做过;第二种,可能有人试过,但是后来失败了。”
张大光越来越紧张。他想着:“难道我真的是第一个做这一件事的人吗?”再一次,他又想放弃,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去做吧!他告诉自己︰“别再想了!”
因为没有别人的例子可以参考,于是他决定自己设计故事屋。他看了很多设计的书,也找了很多朋友讨论,他还在街上和小孩子聊天儿,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屋。
(女声,两分三十秒)
※故事屋的故事(四)
然后他花了很多时间去想故事屋应该怎么做。他去找装修工人,又去找专门为电视、电影做道具的朋友帮忙。最后他把故事屋里的每一个房间都变成一个很漂亮、很可爱的童话世界。
张大光想着:“如果只有漂亮的屋子,可爱的道具,却没有精彩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屋还是不可能成功。”于是,他去了很多图书馆、书店,他每天不断地看故事书。不管这些书是给孩子看的、青年看的,或者大人看的,他全部都看。
最后张大光决定自己改写这些故事,让这些故事更简单,让四、五岁的孩子都能听懂故事的内容。有时候他一天可以改写好几个故事,他心情不好的时候,连一个故事都写不出来。
后来,张大光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开始训练年轻人讲故事的能力。而且他坚持这些年轻人一定要喜欢讲故事,也必须喜欢孩子。他选择了几个他认为理想的年轻人,并且训练他们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得很有趣。
在解决所有的问题以后,年六月,张大光的《故事屋》终于在台湾台北市成立了。不过,他也告诉和他一起努力的朋友:“我不知道会不会成功,请给我一年时间,再决定是不是要继续下去。”
(女声,两分三十秒)
※故事屋的故事(五)
一开始,只有张大光以前的朋友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故事屋。但是只有朋友的孩子,这样的收入连租房子的钱都不够。张大光很担心。第二个月,有比较多的大人带着孩子来,所以收入稍微好一点儿了。不过,还是太少了。
到了第四个月,由于有几个台风经过台湾,风和雨都很大,大人都不愿意带孩子到外面,所以张大光的故事屋生意非常差。故事屋几乎完全没有客人。张大光的钱几乎快用光了。
不过,因为张大光的认真和努力,有几家台湾的电视台开始报道故事屋的新闻。很多人慢慢地知道了故事屋,那一个月,故事屋的生意达到平常的3倍。
有的大人因为下班的时间很晚,没有办法照顾孩子,所以就把孩子送到故事屋来听故事,下班以后再去接孩子;有的大人因为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也会把孩子送到故事屋听故事。
除了以上的原因以外,也有的大人因为不希望孩子每天在家看电视,所以把孩子送到故事屋;当然,还有的大人是希望让孩子常常听故事,使孩子的想像力更丰富,所以也带着孩子到故事屋。
6年过去了,张大光成功了。现在他在台北市有两家故事屋,在高雄市有一家。未来他还要成立更多的故事屋。
(女声,两分三十秒)
※等兔子的农民
中国宋朝有一个农民叫阿忠,他住在乡下。他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妻子、孩子,但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外面工作,其他人都没有工作。因此,他必须很努力工作,他的家人才有钱买食物。
阿忠每天很早就起床,因为去田里之前,他总是要先砍木材,他的妻子这一天才能烧开水、做饭。然后他就要背着很多工具,牵着牛去田里工作。
夏天的时候,气温很高,他在田里工作很辛苦,因为他会不断地流汗。冬天的时候,他在田里更辛苦,因为身上流的汗会很快地变成冰,他的身体会很不舒服。但是,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都忍下来了。
有一天,工作到一半,他走到旁边的大树,然后坐在大树下休息。突然,他看到一只兔子冲到树下,不小心撞到树,然后马上昏了过去。阿忠很高兴,他想着:“今天晚上有兔肉可以吃了,而且这兔皮还可以拿到市场去卖。”
阿忠实在太高兴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又想着:“我为什么这么辛苦地每天在田里工作呢?如果我每天轻松地呆在那棵大树下,也许每天都有一只兔子撞到树。#太好了!我明天就开始呆在大树下,我不要再这么辛苦地工作了。”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阿忠再也不去田里了,他每天呆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但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一个月以后,阿忠又回到了田里…。
(女声,两分三十秒)
※鱼快乐吗
庄子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和惠子两个人在一条小河边散步。过了一会儿,他们一起走到一座桥上,并在桥上欣赏这条小河的风景。
庄子发现河里有很多鱼。于是庄子说:“那些鱼在河里很轻松地游来游去,它们真是快乐啊!”
惠子听了庄子的话以后,用怀疑的态度说:“你不是河里的那些鱼,你怎么知道它们很快乐呢?”
庄子听了以后笑着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它们快乐呢?”
惠子回答:“没错。我不是你,所以我当然不了解你。一样的道理,你也不是那些鱼,你当然也不可能了解它们。我说得没错吧!”
庄子表示:“请你想想你刚开始问我的话。你一开始就问我‘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快乐的呢?’这就说明了一件事,就是你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才会问我:‘你怎么知道它们是不是快乐呢?’否则,你应该说‘你乱说’。”
庄子继续说:“我就是知道它很快乐。我看见它们在河里游泳我就知道了。”
这篇故事主要表现了庄子辩论的技巧。一开始,惠子问了这句“你怎么知道它们很快乐呢?”就已经输了。因为“怎么”就是“如何”的意思,也就是英文的“how”。这也就说明了惠子一开始就用错了词,当然就输掉了这个辩论。
(女声,两分三十秒)
※孔子也不懂的问题
孔子在中国东部旅行的时候,曾经在路旁听到两个小朋友正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你们在争辩什么事呢?”
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我认为太阳在早上的时候距离我们最近,中午的时候,距离我们最远。”
第二个小朋友则认为:“太阳在早上的时候距离我们最远,中午是太阳距离我们最近的时候。”
第一个小朋友又说:“太阳在早上的时候非常大,像马车的车轮;当中午的时候,太阳像一个盘子那么小。同样的东西,放在远的地方看起来比较小;如果放在近的地方,看起来比较大。难道不是这样吗?”
第二个小朋友也说:“早上天气比较凉,可是中午的时候,却非常热。这应该就是太阳在中午的时候距离我们比较近,在早上的时候距离我们比较远的原因吧?”
孔子听了这两个小朋友的争辩以后,也没有办法确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这两个小朋友就笑着说:“谁说您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呢?”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老师、哲学家,他了解的事情或者他知道的东西很多,比一般人多得多,但是却没有办法回答小朋友的问题。
这故事要说的是:世界上的知识实在太多了,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全部了解的,就算是中国的孔子,也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更何况是我们呢?
(女声,两分三十秒)
※没有自己想法的人(一)
中国汉朝有一个人叫陈力强。因为受到父亲的影响,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他就希望未来可以在**里当大官。因此,他这一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完成这个愿望。但是陈力强现在已经55岁了,还只是**里一个很小的职员。
有一天,下班以后,他走在路上,突然觉得自己工作了一天,真的好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他年纪大了,身体也变差了。如果是年轻的时候,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不休息,他都不会觉得累。他一想到这里就难过地在路上哭了起来。
有一个人经过他的身边,发现他正在哭,觉得很奇怪,于是问他:“老先生,您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还是有什么事情呢?”
陈力强难过地说:“没事儿,没事儿。我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才会难过地哭了。”那个人说:“老先生,您年纪大了,应该有儿子、孙子了!有什么事值得您难过呢?您应该注意身体,快乐地生活啊!”
陈力强听到这个人这么说,又伤心地哭了起来。
陈力强说:“你不知道。就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才难过啊!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希望未来可以在**里当大官,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努力地工作。但是现在年纪这么大了,却仍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啊!”
(女声,两分三十秒)
※没有自己想法的人(二)
这个人问:“既然您有这样的理想和目标,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完成呢?”
陈力强哭着说:“当我年轻(读错)的时候,**的领导非常重视文学、艺术所以我努力学习文学、艺术。可是**的领导认为我太年轻,没有经验,所以不愿意用我这个人。后来,**的新领导比较重视武术,所以我赶快去学武术,希望有机会在**里工作”
“当我的武术快要学好的时候,**的领导又换了。这个新的领导)希望让更多年轻人进入**工作,让**可以更活泼。这个时候,我已经45岁了,年纪太大了”
陈力强说:“我这一生都是为了在**当大官而努力,认真地学习**需要的技术和能力。但是,**的领导不同,他们的政策也不一样。最后,我已经没有机会,只好在**里当一个临时的职员。”
“我想起我的父亲。他曾教我要有理想,并且努力认真地工作。我都做到了,可是我仍然只是一个没有用的小职员。”
这个人听了陈力强的话以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个人看着他,想着:“你这一生只是跟着别人的想法而去改变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有任何成就。”
(女声,两分三十秒)
※和我没关系(一)
张小明是个奇怪的人。他的脾气不好、口才也差。虽然他希望多说好话,让别人听起来舒服一点儿,也可以顺便交朋友。但是他总是没有办法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说出适当的话。
张小明的邻居邱丹是一个有钱人。邱丹最近花了很多钱,重新装修房子,把房子弄地得(多读也)非常漂亮。过了几天,邱丹请亲戚、朋友、邻居到他家吃饭。
张小明那一天提前到了邱丹家。“叩、叩、叩”张小明敲门,但是却没有人来开门。“叩、叩、叩”张小明又敲了一次,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人来开门。
张小明非常生气,就站在门外大骂:“里面的人都死光了吗?”邱丹立刻出来开门。邱丹说:“刚才忙着做饭,没有听到你的敲门声。”张小明却说:“我还以为屋子里的人都死光了。”
邱丹生气地说:“我花了一万块钱重新装修这房子,现在装修完成了,请大家吃饭(丢读)。你没有恭喜我,却说(多读出)这种话。实在太过分了!”
张小明又说:“你花一万块钱装修这房子?不可能吧!(丢读)我看这房子最多只值三千块,你却花一万块装修。这种房子,现在最多卖到五千块就不错了。”
邱丹听了以后更生气:“你为什么说这房子只值五千块?你为什么这么说?你太过分了!”
(女声,两分三十秒)
※和我没关系(二)
张小明还继续说:“我这么说是为了你好呀!我劝你最近赶快把这房子卖掉,也许还可以卖个五千块。否则,万一遇到一场火灾,你的房子就不值钱了!”
邱丹生气地把张小明赶走,用力地把门关上。他想着:“以后我再也不要和张小明这个人做朋友了。”
张小明另一个邻居叫蒋庭。蒋庭一直到了50岁,才终于和妻子生了一个孩子。亲戚、朋友、邻居也都去他家祝贺。张小明当然也想去。
不过,张小明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去。“你从来都讲不出一句好话,你还是不要去比较好。”、“是啊!人家肯定不会欢迎你去的。”
张小明说:“我跟你们一起去。我保证这次我(丢读)一句话都不说,行吗?”张小明的朋友说:“只要你不说话,我们就带你去。”
他们到了蒋庭家,看了那个小婴儿,觉得很可爱。他们一起吃饭、喝酒、帮蒋庭庆祝。当然,张小明一直都没有说话,蒋庭和朋友们都非常高兴。
最后,张小明和朋友准备离开蒋庭家。蒋庭也亲自送这几位朋友到门口。这个时候,张小明突然对蒋庭说:“蒋先生,今天我一句话都没说。我离开你家以后,你的孩子如果生病死了,或者发生任何不好的事,都和我没关系。”
(女声,两分三十秒)
※两种态度(一)
古代有一个人叫阿辛,他很年轻,只有23岁。他有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跟他一起长大。他们一起玩、一起读书、一起聊天儿,两个人就像兄弟一样。他所有的事都会跟这个好朋友说。
但是这个好朋友却因为生病突然死了。阿辛很难过。
阿辛在23岁以前也曾经遇过认识的人死掉这种事,不过都是父母的朋友或者亲戚,他们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人跟他没有关系,而且那个时候他还是少年,根本就没有想过“死”的意义。
直到他的好朋友死了以后,他才突然觉得“死”这件事是(丢读)很可怕的。他第一次知道原来人是随时都有可能死掉的,生命是这么不确定。阿辛非常害怕,这是他第一次觉得“死”离他这么近,(多读)他每天晚上都睡不着。
阿辛失去了这个好朋友以后,本来就很难过。现在他也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很快地死掉。如果他也这么年轻就死掉,他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他为什么不让自己更快乐?他一直在想这件事。
他在工作的时候开始不专心,常常做错事,因此老板也常常骂他,最后他不想工作了。阿辛想:既然我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那么我应该好好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享受生活。谁知道我还能活多久?
(女声,两分三十秒)
※两种态度(二)
他开始每天喝酒。有一天晚上,阿辛因为心情不好,买了一瓶酒,一个人坐在街上喝,他越喝越多,后来又买了第二瓶酒、第三瓶酒…。
阿辛快喝醉的时候,看到他旁边坐了一个老人。他不认识这个老人,但是他还是对这个老人说:“我的好朋友死了…他很年轻…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死…你告诉我…我还能活多久…我现在只想好好享受…我再也不要努力工作…。”
这个老人一直专心地听阿辛说话,阿辛讲完了以后,这个老人拿了一杯热茶给他喝,告诉他:“不管你还可以活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果每天都只会喝酒,什么事都不做,那么你活到岁也没有意义。”
这个老人又对喝醉的阿辛说:“如果你利用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就算你今天晚上就死掉,你的生命也充满了意义,而且你永远都不会后悔。”
这个老人扶着他,慢慢把他送回家。在路上,这个老人继续对阿辛说:“年轻人,好好利用时间吧!你如果把每一天都当做(读错)是生命的最后一天,然后好好努力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帮助别人,就算真的死了,也不会觉得对不起自己。”
(女声,两分三十秒)
※两种态度(三)
阿辛虽然(多读喝)醉了,但是还是听到了这个老人对他说的话。只是他已经喝(丢读)醉,没有力气回答这个老人。这个老人把他送回家,然后轻轻地把他放在床上,把被子盖在他身上,让阿辛好好地休息。
第二天,阿辛醒来了。他发现这个老人已经离开了,而且在桌子上留下了一张纸,纸上写着“把握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阿辛一直想着前一天晚上这个老人对他说的话。他觉得他以前错了,他不应该每天喝酒等死,他应该把握每一个活着的时刻。
于是他开始努力工作、读书。他不再浪费时间,真的把每一天都当做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而且常常帮助别人。
后来他去做生意,成为一个有钱人,他很善良,帮助了很多穷人,也帮助了很多没有钱读书的学生。他捐钱盖了图书馆,盖了学校,让穷学生不用花钱来读书,也买了很多书给他们看,并让他们不用钱就可以吃早饭、中饭。
他觉得他的时间太少,永远都来不及做一些事。后来,阿辛活了岁,当时他儿子已经75岁,他儿子的儿子48岁,他的曾孙也已经20岁了。他很有名,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阿辛做了很多好事,而且他的家人也都做了很多好事。
(女声,两分三十秒)
※用手指夹菜
有一户人家因为生了一个儿子,所以打算请朋友们吃饭。过了几天,这户人家的主人把朋友们都请到家里来,一起坐在大圆桌前准备吃饭。
可是,主人却少拿了一双筷子,因此,有一个客人的桌子上没有筷子。主人把所有的菜都放在桌上以后,客人们便拿起自己面前的筷子开始夹菜。只有一个客人安静地坐在位子上,完全没有任何夹菜的动作。
过了一会儿,才有人发现这位客人眼睛看着前面,双手放在桌上。当大家都觉得很奇怪的时候,这个客人突然对主人说:“请您给我一碗干净的水。”
主人听了以后问:“你为什么要一碗干净的水?如果你渴了,我马上去拿茶给你喝,或者你也可以喝桌上的汤,这汤很好喝的。你尝尝看(丢读)吧!”
这个客人很客气地说:“我不渴,不需要喝茶,也不想喝汤。我只是想把我的手指洗干净,…才能夹菜吃饭。”
其它客人们听到以后大笑,主人这个时候才发现这个客人的桌上没有筷子。主人觉得非常不好意思,马上拿了一双筷子放在这个客人的桌上。
这个笑话的意思是﹕主人很热情地招待所有的客人,但是还是有不周到的地方;这个客人没有生气,反而是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当然,桌上也就充满了笑声。
(女声,两分三十秒)
※爸爸是驴(一)
秦大川是一个非常喜欢凑热闹的人。如果有人在大街上大吵,他肯定会过去看;如果他家附近发生火灾,他肯定也是第一个跑去看的人。
然后他就会跟每一个朋友说:“我今天早上看到有人在街上大吵…,那两个人差点儿打起来…”、“昨天晚上那房子烧起来了,火烧得很大…,有人被烧死了…”
在没有电视新闻、报纸的那个时代,秦大川就像是电视新闻、报纸。当然,有些人很喜欢他,认为他提供了很多消息;但是有些人很讨厌他,认为他根本就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而且常常把事情说得很夸张。
不论如何,这个小城市大部分的人都认识他。如果不认识他,至少也听过他的名字。
有一天,秦大川在路上走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大群人,他认为肯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他赶快(读错)跑去看,但是人实在太多了,他根本挤不进去,所以当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秦大川只听到其它人说:”可能快死了…”、”真可怜…”、”流了这么多血…”、”好像没呼吸了…”。
他虽然什么都看不到,但是听这些人说的话,他猜应该是刚才发生车祸了,而且有人快死了。但是情况到底如何?车祸是怎么发生的?被撞的人到底是谁?
(女声,两分三十秒)
※爸爸是驴(二)
秦大川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立刻大喊:“是我爸爸啊!爸您别死啊!让我再看您一眼啊!让我过去,别挡着我啊!我要看我爸爸呀!”
秦大川一边往里面钻一边大喊:“爸,您不可以死啊!我来救您了!我要把您送到医院啊!”他一直喊着。
虽然大家都觉得秦大川很奇怪,但是因为他很用力地往里面钻,而且他喊得很大声,甚至还哭了,于是大家还是让他钻到最前面。
不过,当秦大川钻到最前面的时候,他突然讲不出话了,而且每一个人都看着他,然后每一个人都大声地笑了出来。
因为秦大川看到躺在地上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驴。
原来是一只驴被车子撞倒在地上,因为伤得很严重,这只驴躺在地上不能动,也不能叫,地上都是这只驴的血。
秦大川看到这个情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因此秦大川变成了新闻人物,而且成了大家开玩笑的对象。
以后每次有人在路上看到秦大川,都会故意大喊:“是我爸爸啊!爸您别死啊!(读重)让我再看您一眼啊!让我过去,别挡着我啊!我要看我爸爸呀!”
从此秦大川再也不喜欢凑热闹,而且还故意离开人多的地方。
(女声,两分三十秒)
※志愿者妈妈(一)
年曾丽卿61岁,住在台湾台北市,因为儿子没有结婚,所以她们一直住在一起。
年11月,她儿子因为已经失业好几个月了,心情非常差。那个时候她儿子每天都在打电话找工作,11月的一个中午,曾丽卿准备出去外面办事。她出去前看到儿子正在打电话谈工作的事,就很放心地离开家。
曾丽卿在外面忙了几个小时以后就回家了。她快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很多辆消防车停在她家附近。她觉得很奇怪,立刻冲回家(读错)。没有想到原来是她家失火了,她的房子被烧毁了,儿子也被烧伤了,而且伤得很严重。她儿子被送到医院急救,生命很危险。
经过警察单位调查,曾丽卿儿子因为长期失业,精神紧张,因此得了忧郁症。曾丽卿离开家不久,她儿子就去外面买汽油回家,把汽油倒在自己身上,然后用打火机点燃汽油自杀。
曾丽卿儿子这么做,烧毁了她的房子,更差点儿让她失去了儿子。经过医院急救,她儿子慢慢地醒了,但是全身的皮肤几乎全烂了。她儿子必须长时间住在医院观察。
当时曾丽卿几乎不敢相信,她虽然不是很有钱,但是经济没有任何问题,生活很稳定,也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整理地很漂亮。
(女声,两分三十秒)
※志愿者妈妈(二)
曾丽卿儿子虽然不是很优秀,但是也不是一个坏人,只是近40岁还没有结婚。她和儿子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日子过得也很快乐。
曾丽卿没有想到儿子因为失业而得了忧郁症,更没有想到儿子会因此想死。儿子这一次毁了她辛苦建立的家庭,也毁了她的梦。
曾丽卿是一个传统的台湾妇女,因此也有一个传统观念,就是 ——她把儿子养大以后,儿子未来也会照顾她。
但是当医生把儿子救活了以后,曾丽卿却发现儿子根本就没有想活下来的想法,她儿子还是一样每天都很想死。
曾丽卿完全失望了。当时她常常想: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这么正常?为什么我的孩子却这么不正常?难道我的未来真的没有人可以依靠吗?我为什么这么辛苦啊?
曾丽卿每天都在叹气,连她自己都很想死,因为她觉得她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有一次曾丽卿终于忍不住,她拿了一些毒药,然后倒了两杯水,就这样走到儿子面前。她对儿子说:“你不是很想死吗?好!我现在手上有毒药,我们一起吃了,一起死吧!”
(女声,两分三十秒)
※志愿者妈妈(三)
没有想到她儿子不愿意吃下这些毒药,他突然不想死了。曾丽卿哭着说:“好!既然你现在不想死了,那么以后就好好活下去。”
就在这4年期间,曾丽卿几乎每天都陪着儿子去医院,儿子除了要动手术、换皮肤,还要重新锻炼肌肉,让他慢慢地可以自己走路。虽然她儿子后来不再想着自杀,但是她原来的生活因为儿子的自杀而改变了。她还是很难过。
她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是我?”她觉得她日子过得很苦。
直到年1月,她在医院里遇到了一个老朋友。那个老朋友说:“你越来越年轻!而且我感觉你比以前更漂亮了。”曾丽卿看了看医院里面年纪跟她差不多的人,这些人不是坐着轮椅,就是靠别人扶着才能走。
曾丽卿后来想了想。她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她每天都必须花很多精神照顾儿子,不像其他老人每天都没有事情做,因此她才没有老得这么快。她很高兴,从此以后,她不再难过了。
因为她儿子慢慢地恢复了健康,现在她每天看报纸或者电视节目。这些新闻或者节目常常介绍台湾各地方好吃的食物,然后她就带着儿子到这些地方吃这些食物。这些食物都很便宜,却很好吃,而且在这过程中,她也顺便带儿子到处走、到处玩、到处吃,让她儿子对自己产生信心。
曾丽卿最近参加了两个公益团体当志愿者。她现在除了照顾儿子,也花时间照顾其他人。她要用她的能力帮助整个社会。
(女声,两分三十秒)
※小四藏金子(一)
中国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小四。他每天在河上驾驶着船,把商人和货物运送到另一个城市。他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却很少,所以他常常偷这些商人的钱或货物。这些年,他从来没有被抓到过。
有一天,小四又运送着几个商人和他们的货物,由西往东,沿着中国最长的河-长江,到另一个城市。
因为天气非常好,船上的商人们一边看着岸边的风景,一边想着怎么把货物卖掉。他们的脸上都是满足的微笑。
因为这次的距离比较远,需要两天的时间。所以旅途中会暂时停在岸边一个小城市的码头。这些商人可以在这个小城市吃饭、休息、上厕所。他们还有一点儿时间可以看看小城市的风景。
有一个商人身上带了很多金子,他不能把这么多的金子带下船,所以在船停靠岸边的码头之前,偷偷地把金子藏在了他的货物下面,他认为藏在那里非常安全。
不过,小四在旁边已经偷看到这个商人的动作。于是,小四想着:这么多的金子藏在那里,如果这些金子都是我的,我以后就不用再这么辛苦地工作了。
船慢慢地停靠在码头,所有的商人都到这个小城市里吃饭、休息,只有小四一个人留在船上。小四决定偷这个商人的金子。他想着:这是最后一次了,以后我就再也不用工作,也不用再偷东西了。
(女声,两分三十秒)
※小四藏金子(二)
小四把藏在货物下的金子都偷走,然后再把货物放回原来的位置。商人们吃饱了,也在这个小城市逛了一下,陆续地回到了船上。小四确定所有的人都回到船上以后,便又出发了。
商人们在船上一起聊天儿、喝酒,那个商人没有发现金子被偷走了。第二天早上,船到达了目的地,小四和商人们一起把货物搬到岸上。这个时候,商人才发现他的金子被偷走了。
这个商人翻遍了整艘船,就是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他商人也都帮他寻找,但是还是找不到。这个商人认为金子肯定是小四偷走的,于是就和其他商人一起把小四交给当地的警察局。
因为被偷走的金子实在太多了,所以这个地方的警察局长亲自指挥调查这个案子。这个地方的警察后来发现小四的船几乎每次都有东西被偷,只是以前被偷的东西不多,而且也没有办法证明是小四偷的,所以小四最后总是没事。
这个城市的警察局长叫阎济美,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他问了小四和其他商人一些问题,觉得小四偷金子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却没有办法证明。于是阎济美又问商人:“这两天你们的船曾经停在哪个码头?”
(女声,两分三十秒)
※小四藏金子(三)
阎济美派了很多人到他们曾经停靠的那个码头寻找,并请当地的警察配合。超过20个警察在码头寻找金子。他们发现码头旁边有一艘船,这艘船又旧又烂。
警察认为这艘船应该是被它的主人丢弃了。奇怪的是,这艘船的尾巴却有一条绳子。这条绳子和小四船上的绳子完全一样,而且这条绳子一直延伸到河里。
其中一个警察觉得很奇怪,就试着拉了一下这条绳子,才发现绳子下面好像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沉在河里。
警察把这个东西从河里拉到岸上,发现是一个箱子。这个箱子里面全部都是金子,这个商人确定了这些金子都是他的,但是警察仍然没有办法证明小四偷了这些金子。
警察问了几个当地的码头工人,这些工人都说这两年来曾经很多次看到小四在那艘船上,但是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因为那是一艘没有人要的烂船,所以大家都没有注意他在船上做什么事。
听到这些码头工人们这么说,小四只好承认这些金子是他偷的。他也承认他以前偷过很多次,因为都没有被发现,才会不断地偷别人的东西。
因为这个警察局长的认真调查,那个商人终于拿回了他的金子。
(女声,两分三十秒)
※曾子杀人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也是中国非常有名的哲学家。中国人尊敬地叫他为“曾子”。他的思想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中国人;他的道德观念更是被后来的中国人学习。
曾参小时候住在山东省费县,另一个叫曾参的人也住在费县。这意思是说︰这两个同样都叫曾参的人,非常刚好地也住在同样的城市里。
有一天,和曾子同样名字的那个曾参杀了人。消息传得很快,却不准确。很多人都误会了,他们以为是曾子杀了人。于是,有一个邻居听到消息以后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他说:“你儿子曾参杀了人!”曾子母亲听了以后不相信,她告诉这个邻居:“我的儿子才不会杀人,你不可以乱说。”
没有多久以后。又有一个朋友告诉曾子母亲:“你儿子曾参杀了人!”这次,曾子母亲完全不想听这个朋友说话,继续做她自己的事。因为她认为曾子不可能杀人。
再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告诉她:“你儿子曾参杀了人!”曾子母亲开始害怕了。她想:这件事情难道是真的吗?他是不小心的吧?
曾子母亲越来越担心,因此立刻停止工作,急着去找儿子。
曾子是中国有名的道德家,他的母亲非常相信他。但是因为连续三个人都告诉曾子母亲:“曾参杀了人!”,最后连曾子母亲都开始相信这个消息了。
(女声,两分三十秒)
※把自己当成狗的鹿 (一)
中国浙江省临江县有一个猎人,他在家里养了很多狗。有一次,他去山上打猎,抓到了一只小鹿。因为这只小鹿很可爱,所以猎人决定把这只小鹿带回家养。
不过,猎人把小鹿带回家以后,猎人养的狗看到这只小鹿,以为这只小鹿是主人要给它们吃的食物,全部都流着口水、摇着尾巴,想吃这只小鹿。猎人很担心小鹿会被这些狗吃掉,于是每天抱着这只小鹿,很细心地照顾它。
除了照顾小鹿,猎人也帮助小鹿和这些狗一起和平地生活在一起。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小鹿和这些狗一起玩,有时候让小鹿去吸狗的奶,有时候让小鹿和这些狗睡在一起。当然,这个猎人用了各种方法让他的狗明白:不可以吃这只小鹿。
时间慢慢过去,这些狗也都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它们只敢想,而不敢吃这只小鹿。这只小鹿慢慢长大了,但是它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鹿,而以为自己是一只狗,它把猎人养的狗都当成好朋友。这只小鹿有时候和这些狗一起玩,有时候一起吃盘子里的食物。
事实上,这些狗很聪明,它们只是因为怕被主人打、骂,所以在主人面前和这只小鹿一起玩,一起生活。
(女声,两分三十秒)
※把自己当成狗的鹿 (二)
但是当主人不在家的时候,这些狗就看着这一只小鹿,想着它全身的肉,然后流着口水。它们实在很想吃掉这一只小鹿,但是这些狗怕被主人打,最后都忍下来了。
三年以后。有一次,这一只小鹿跑到家门外玩,这是它三年以来第一次到外面玩,它非常快乐,在路上又跑又跳。这只小鹿看见路上有许多野狗,它以为这些野狗和家里的狗一样,可以一起玩,一起吃东西,所以它就跑过去,想认识这些野狗。
这些野狗看到这一只小鹿非常高兴,但是也非常生气。这些野狗高兴的是:有好吃的鹿肉可以吃了;生气的是:这只小鹿不怕它们,闯入了它们的地盘。
于是,这些野狗一起冲向这一只小鹿,咬死了它,并且吃了它。这一只小鹿被吃得连骨头都没有了。可怜的是,这只小鹿到死了都还认为自己是一只狗,它根本不知道那些“好朋友”为什么要吃它。
这只鹿从出生以后被人类养大,它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一只鹿,而不是一只狗。它的主人违反自然的规则,让他养的狗和鹿一起吃饭、一起喝水、一起玩,却没有让小鹿知道它和狗是不同的,也没有教小鹿如何和其它的狗相处。最后,小鹿还是被狗吃了。
(女声,两分三十秒)
※丝绸的颜色 (一)
墨子是中国古代一位非常有名的哲学家,他收了很多学生。
当时丝绸已经是中国相当普遍的一种布了,为了让学生了解丝绸的制造过程,有一天,墨子带着学生去参观丝绸工厂。当他们进入丝绸工厂的时候,看到大批的丝绸,这些丝绸的颜色本来是白色的,非常漂亮。
工厂的另一边,有很多染缸,每一个染缸里都有不同颜色的颜料。后来,墨子和学生们看到工人把这些白色的丝绸放进染缸里。
过了一会儿,工人又把丝绸从染缸里拿出来。有的丝绸变成了红色的,有的丝绸变成了蓝色的,还有的变成了紫色、绿色。
短短的时间,这些白色的丝绸就变成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当然,这些丝绸的颜色有的变得更漂亮,有的变得更不好看,还有一部分染坏了,工人只好把染坏了的丝绸丢掉。
墨子在旁边看着染丝的所有过程,他没有说话。但是,学生们都发现墨子很严肃,好像在想什么事,不像平时那么活泼。这个时候,墨子突然说:“这些染缸真可怕!”
学生觉得很奇怪,他们问墨子:“老师,您为什么说染缸很可怕呢?我们不了解您的意思。”
(女声,两分三十秒)
※丝绸的颜色 (二)
墨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学生:“你们刚才都看到了。这些白色的丝绸是这么的美丽、漂亮。但是,当工人把这些丝绸放进红色染缸里,这些丝绸就变成红色;当工人把丝绸放进绿色染缸里,这些丝绸就变成绿色。”
学生还是听不懂墨子的意思。于是他们又问:“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这到底有什么可怕的呢?”
墨子说:“你们只看到事情的表面,并没有认真地去想这件事情。你们应该去想像染丝绸这一件事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墨子继续说:“染丝绸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当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好像这些白色的丝绸,又纯洁又美丽。当孩子慢慢长大,进入社会以后,就会被环境影响。”
墨子说:“这些染缸就好像社会里不同的人。当你的朋友是好人,你当然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成为好人。当你的朋友是坏人,你也会跟着他们去做坏事。所以我才说染缸真可怕。”
学生回答说:“我们明白您的意思了。我们会小心地选择朋友,我们也会和好的朋友互相鼓励,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
你如果有机会和华人朋友聊天儿,有时候你会听到他们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就是来自古代的墨子当时对学生说的话。
(女声,两分三十秒)
※理直气壮
陈太丘和朋友要一起去某个地方,他们两个约在陈太丘的家里见面,然后再一起去。那一天中午,陈太丘一直在家里等他的朋友,但是他的朋友一直没有来。超过了时间以后,陈太丘不愿意再继续等,于是先走了。
陈太丘的儿子叫陈元方,当时只有7岁。陈太丘离开家以后,陈元方一个人在家门口玩。这个时候,陈太丘的朋友到了他家。这个客人问陈元方:“你爸爸在家吗?”
陈元方看了这个客人以后说:“我爸爸等了您很久,但是您一直没有来,所以我爸爸就先走了,他现在已经不在家了。”
这个客人很生气地说:“他到底在想什么?他跟我约好了要一起去的,现在却不等我,我非常生气。”
陈元方听到这个客人骂他爸爸,更生气地说:“您和我爸爸约今天中午见面,却到现在才来,您迟到了这么久,根本就是您的错;而且您对着他儿子骂他,根本就是没有礼貌。”
这个客人听了以后,觉得很丢人,于是不好意思地想牵陈元方的手,并向他道歉。但是,陈元方却走进屋子里面。这个客人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大人,他自己犯错,却骂别人。陈元方只是一个孩子,却比这个客人更懂得道理。所以这个孩子理直气壮。
(女声,两分三十秒)
※生气离家25年(一)
“你叫什么名字?身分证拿出来!”警察对一个妇女这么说。这个妇女晚上一个人走在路上,一看到警察就躲到旁边。警察认为她很奇怪。于是把她拦下来。
这个妇女随便向警察说了一个名字,警察却查不到这个名字。于是警察再度问她,并要求她拿出身分证。但是她没有身分证,又不愿意说出她自己的真实名字。于是警察把她带回派出所。
最后,这个妇女终于说出她的真实名字以及她的故事。这个故事让警察几乎不敢相信。但是当这个妇女和她的母亲在派出所见面的时候,警察才终于相信这是真的。
这个妇女叫陈曼波。今年50岁。25年前,她住在台湾台北县。有一天,她和她丈夫吵架,因为太生气了,于是她离家出走。
在那个年代,女人离开丈夫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再加上陈曼波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她担心妈妈会被邻居笑,因此离开丈夫以后,她不敢回去找她妈妈。陈曼波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她决定先想办法找一个工作,然后再找一个地方暂时住下来。
因为陈曼波是一时生气而离开丈夫,所以她没有带走任何东西,包括身分证。因此,不管是找工作,或者是找地方住,她都用朋友的名字。
(女声,两分三十秒)
※生气离家25年(二)
她慢慢地习惯了一个人生活。陈曼波没有回去找丈夫,也没有回去找母亲,她就这样消失在家人的生活中。陈曼波的母亲非常紧张,到处找她,也去找警察帮忙。但是就是没有她的消息。
25年前还没有手机。因此,警察也没有办法通过手机调查陈曼波在哪里。陈曼波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刚开始因为不想让母亲丢脸,所以她不愿意回到母亲身边。她一个人在外面生活。
但是没有身分证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再加上她的教育程度不高,她不知道如何处理和**有关的事情。她终于没有办法再过这样的日子。
她决定回到台北县找她的母亲。不过,这已经是她离开她丈夫好几年以后的事。她回到母亲的家。可是,母亲已经搬家了。
陈曼波很紧张,赶紧问邻居她母亲搬到哪里去了。但是邻居都说不知道。她又问邻居她母亲的电话号码,也没有人知道。陈曼波第一次回家找母亲就遇到了困难。于是她放弃了。她再度过着到处打工的生活。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陈曼波突然想到她可以去找伯父,她还记得伯父住哪里。她可以问伯父母亲搬到哪里去了。她非常高兴。
(女声,两分三十秒)
※生气离家25年(三)
于是,陈曼波去了台湾桃园县找伯父。但是当她到了伯父家,才发现伯父也搬家了。陈曼波是一个非常害羞的人。她不敢问附近的邻居,只好安静地离开。
陈曼波很难过,她这次发现她真的找不到任何的亲戚了。她觉得这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人。但是这次陈曼波也决定不再去台湾其它城市了,她要留在桃园县打工。因为她觉得这里有很多打工的机会,应该可以住下来。
陈曼波在派出所一边哭一边讲她的故事。坐在她身边的警察都觉得很难相信。陈曼波说:“这25年我过得很辛苦。因为我没有身分证。尤其是看病。我都是用别人的名字,付了钱、拿了药以后,赶快离开医院。否则我肯定会被发现,会被警察抓走。”
陈曼波在派出所说她的故事以前,警察已经知道了她的身分,也已经调查出她母亲的联系方式。原来陈曼波的母亲现在住在台北市。警察急忙通知了她的母亲。
当陈曼波母亲到派出所的时候,陈曼波和她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25年前,陈曼波才25岁,她的母亲才45岁。现在,陈曼波已经50岁,她的母亲已经70岁。看到两个白发的老人抱在一起大哭,警察在旁边也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女声,两分三十秒)
※有钱人的现金
有钱人张希凯有10万块钱的现金,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多的钱,一般的家庭可能连块钱都没有。这10万块可以在城里买很多房子,可是,张希凯却非常吝啬,不愿意花钱。他住在破屋子里,就是那种下雨会漏水的屋子。
不要说屋子,张希凯也不买衣服,他总是穿着很旧的衣服。因为他舍不得花钱养妻子、孩子,所以他也不要交女朋友,当然就更不可能结婚了。他只想把这些钱存起来。他用很多层的布把钱包起来,然后藏在他自己的床底下。
有一天,张希凯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他跟这乞丐说:“我有十万块的现金。你相信吗?”那个乞丐说:“我当然相信啊!因为我也有十万块的现金。”
张希凯听了以后不相信。他想:这个乞丐看起来又脏又瘦,连鞋子都没得穿,怎么可能和我一样有十万块呢?
于是,张希凯不高兴地问:“你说你有10万块钱。那钱在哪里呢?说啊!我不相信你有10万块钱。”
那个乞丐说:“你有10万块钱,只会藏起来,连一毛钱都不肯花,穿的衣服和我一样破,住的房子和我一样差。那么你有这10万块钱现金的意义是什么呢?你有10万块钱和我没有10万块钱有什么不一样呢?所以,我们两个人是一样的。”
乞丐又说:“如果你说你有10万块钱,那我也有10万块钱。对吗?”
(女声,两分三十秒)
※拔高幼苗(一)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父亲死了以后,他继承了父亲所有的田地。这一片田地非常大,大概有两个篮球场这么大。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就看着父亲种地。他一直希望未来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很优秀的农民。
现在他长大了,他也有了自己的田地。他急着想开始种田,他希望像父亲一样种出很多很多的稻米,因为他认为那是很高的成就。
时间到了,他带着稻米的种子到了田里,小心地把种子播在田地里。忙了几天,终于完成了。他这一切的动作都是父亲从前教他的,所以过程非常顺利。
这个年轻农民很急,他每天都要去田里看好几次,因为他希望这些种子赶快发芽。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种子变成了浅绿色的幼苗。他很高兴。过了几天,他觉得这些幼苗长得很慢。
他比较了邻居的幼苗,发现邻居的幼苗长得比他的高一点儿,也绿一点儿。这个农民又急又生气。他想着: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是在相同的时间播下种子,为什么他的幼苗长得比我的高,比我的绿?
他除了急以外,也不希望输给邻居。所以他开始想着如何让他的幼苗长得更快更绿。
又过了几天。“太好了!我想到办法了!”这个农民很高兴。他很快地跑到自己的田里,然后把每一棵幼苗都往上拔,让这些幼苗高一点儿。
(女声,两分三十秒)
※拔高幼苗(二)
这农民花了一天的时间,把所有的幼苗都拔高了。他很高兴地想着:太好了,我实在太聪明了!看,现在我的幼苗比邻居的更高了。我肯定可以比邻居更早收成。他们一定会羡慕我,我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个特别的方法。
农民高兴地回家了。他告诉妻子:“我今天很辛苦!累了一天。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我帮助了田里的幼苗长得更高,我们一定会比邻居更快收成。他们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他们没有想到我比我父亲更厉害。”
农民高兴地跟妻子说:“我是聪明人!”他的妻子也是在农家长大,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可以让幼苗长得更快的办法。她虽然不太相信她的丈夫,但是也不敢多问。
这个农民认为妻子不相信,于是他说:“你不相信我吗?好。我明天早上就带你去田里看看,你就会相信我了。但是我不会告诉你我的办法。这是我的秘密 。”
第二天早上,这个农民把妻子叫醒以后,就拉着妻子往田里跑。他们一到田里,妻子却大叫:“发生什么事了?”这农民也大声尖叫:“怎么会变成这样?”
原来,这些幼苗枯死了,几乎没有一棵幼苗活着。因为这个农民把幼苗都拔高了,这些幼苗的根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所以全部都枯死了。
(女声,两分三十秒)
※画蛇的人
中国古代有一个庙的主人,因为觉得看守庙的人很辛苦,于是送给他们一瓶酒。酒只有一瓶,但是看守庙的人却很多。于是其中一个人说:“如果我们大家一起喝这瓶酒,每个人平均喝不到两杯,实在太少了。不如这样好了。我们来比赛画蛇,谁先在地上画好一条蛇,谁就可以一个人喝完这瓶酒。”
其他几个看守庙的人都同意这个办法,于是他们就开始在地上画蛇。其中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就把酒拿在手上,本来他想先把酒喝完。可是他看其他几个人都还在画,便说:“你们画得真慢。”于是他左手拿着酒,右手又开始在地上画起来。
他一边画一边笑着说:“哈!我现在给蛇画脚,还是比你们快。”于是他给蛇加上一只脚、两只脚。当他正在画第三只脚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而且立刻把酒去,并大声地说:”蛇根本没有脚,你怎么可以给蛇加上脚呢?”
于是那个人很高兴,立刻就开始喝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看了很生气,但是也没有办法,张大了眼睛看着酒被喝完。
这个故事本来的名字是“画蛇添足”,这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添”在中文里有”加”的意思,而“足”就是脚的意思。
这个故事主要的目的是告诉人们:说话或者做事都要适当,如果多说了没有意义的话,或多做了没有意义的事,就是“画蛇添足”。
(女声,两分三十秒)
※骑老虎
张家名一个人在山路上走着,突然发现有一只老虎跟着他。他很紧张,立刻爬到大树上。那只老虎在大树下看着张家名,不断地流口水,并试着也要爬上这棵大树。
张家名非常紧张,想着:完了,完了!我这次完了!我死定了!怎么办呢?
张家名在树上一直发抖,他的手和腿都软了,头上也流了很多汗。他一直祷告,希望神救救他。
这只老虎一直在树下望着他,不肯离开,好像随时等着张家名从树上掉下来。张家名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手不但一直流汗,而且越来越没有力气。最后,张家名终于撑不下去而掉下去。
这时候,老虎刚好低着头在闻地上的味道,张家名就掉在老虎的背上。老虎吓了一大跳,立即往山上冲。压在老虎背上的张家名因为太紧张,担心从老虎背上掉下来,便紧紧抱着老虎的身体。
老虎一直往前冲,刚好山路旁还有其他人。他们看到张家名骑着老虎,大家都误会张家名控制了这只老虎,就好像是骑马一样。大家都高兴地大叫:“先生,你真厉害啊!”、“英雄!英雄!你是我们的英雄!”
老虎一直往前跑,并跳到一颗很大的石头上。这个时候,因为张家名没有抱紧老虎,于是从老虎的背上摔到地上。
张家名吓得全身都是汗,他发现他的裤子湿了,因为他太害怕了。
(女声,两分三十秒)
※租女友回家过年(一)
年春节,中国各地“租女友过年”的情形很普遍,尤其在大城市。“租”女友回家过年是中国特殊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重,因此父母总是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结婚、生孩子、组织家庭。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催年轻人快一点儿结婚。
这几年因为中国经济不断增长,许多年轻人都离开农村,到大城市工作。由于中国实在太大了,交通也不方便,因此这些年轻人往往每年只回家一次。这个时间就是春节,也就是中国新年。
事实上,他们的父母平常就会给他们打电话。除了关心他们的健康、工作情形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问问看孩子有没有女友,有没有打算结婚。
这些年轻人平常接到父母关心的电话,就已经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对于一年一次回家和父母面对面,他们更是害怕。再加上亲戚、朋友、邻居的关心,这些年轻人几乎快疯了。
除了父母、亲戚、朋友关心的压力,当然还有面子问题,而中国人最爱面子。如果年轻人回家,却告诉父母他们没有女友,很容易被父母、亲戚、朋友、邻居认为在大城市里过得不好,没有任何成就。
(女声,两分三十秒)
※租女友回家过年(二)
这些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在外地工作有点儿成就,而且“真的”有女友,”租”女友回家乡过年就成为年春节中国最特别的现象。尤其在大城市最普遍。
还有人成立网站,收取一些费用,提供这些年轻人租女友的方法,因此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
27岁的赵先生在河南省郑州市工作,年春节回家乡前,租了一个女友并带回家。当时他和这个女生谈好费用,4天共元,而且父母、亲戚给的红包全给这女生。
没有想到,年中国经济情况非常好,所以年父母、亲戚给孩子的红包比以前多很多。年春节,赵先生只收到元红包。但是,年春节这个女生到了赵先生家以后,却收了他父母、亲戚大约元。赵先生觉得很不舒服。
春节结束。赵先生和这个女生回到郑州市以后,赵先生要求她把元还给他。但这个女生不愿意。她认为当时已经说好这些红包是属于她的,怎么可以后悔?
两个人就在街上吵了起来。由于吵得太激烈,连警察都来了。最后警察劝这女生把元红包还给赵先生,而赵先生再加元的费用给这个女生,才结束了这场争论。
(女声,两分三十秒)
※租女友回家过年(三)
30岁的王祥志,在重庆市上班。他以前虽然交过几个女友,但是每个都没有超过3个月。年春节前他仍然没有女友,只好租一个女友带回家。
通过朋友介绍,王祥志找到了一个叫张琴的女生。双方谈好4天共元的费用。张琴去了王祥志家以后,对王祥志的父母不但很有礼貌,而且主动在厨房帮王祥志妈妈做饭。不会喝酒的张琴还陪王祥志爸爸喝酒。
王祥志的父母对张琴的印象很好,希望两个人赶快结婚。经过了4天,王祥志真的爱上了张琴,他们回到重庆市以后,他开始追她。最后张琴成为王祥志真的女友。
在重庆市,有一个汽车销售员陈明堂,租了一个女友回家过年。因为两个人长时间在一起,而且晚上睡在一个房间里。
配音
制片帮|悦音 影视公司配音利器 超过200款真人发音、AI智能发音、无损WAV格式
点击使用:制片帮|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