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区30多年的藏语影视剧译制工作,通过译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大量的藏语电影、电视剧作品进入我区文化市场,对宣传*的方针、政策,反对分裂,加强民族团结,走改革开放之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受到广大藏语观众特别是农牧区观众的一致好评。作为一名从事藏语配音工作近20年的演员,看到藏语影视剧工作取得如此成绩,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广大藏语观众的充分肯定,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自豪,并相信藏语影视剧译制事业一定会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我对藏语影视剧译制工作有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心得。
一、译制工作是艺术创作
译制影视剧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译制工作者的任务是在原片的基础上,用与原片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语言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再塑造,努力保证把原片的风格、特点、人物性格完整地再现给观众,以达到与原片相一致的效果。无论是把汉语剧本译成藏语剧本,还是配音导演和演员把汉文对白配成藏文对白,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部影视剧都有它的风格和节奏,在译制时很好地把握它们,真正体现原片的内涵,是译制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艺术,它也是影视剧译制成败的一个关键。
尽管原片是已经定格在银屏上的完成品,译制工作只能在原片的制约下进行,但这并不等于说译制只要模仿就行了。译制人员也同样要考虑角色的年龄、性格等。配音演员不但要理解他(她),还要有丰富的表达技巧,这样才能使原片鲜活起来。所以,要做到一个合格的译制工作者,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
二、丰富多彩的台词读法
自从电影变成有声以来,对白就成了电影、电视剧的一个重要表达手段。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强调纪实风格,使电影日益摆脱戏剧的影响。在台词的读法上力求生动自然,消除任何做戏的痕迹,这已经成了当今影视剧创作的标准,这无疑也是影视剧作品今后的发展方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台词就不要下功夫。作为配音演员必须声音放松,又要口齿清晰,这就是一项基本功。
藏语是我们的母语,它的表现力、亲和力以及我们对它细微之处的体会都是其他语言无法取代的。在生活当中,没有人会说错逻辑重音,因为自己要表述的意思自己很清楚。所谓逻辑重音,就是在一句话中重读的某一个字或词。读台词的时候,如果没有理解清楚角色的意图,就会把逻辑重音读错。
比如,解说员在读词时有意对逻辑重音的处理,同样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技巧在藏语影视剧配音时会根据原片剧情所需使用,这也是藏语配音演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同样一句台词,会因为说话人的文化素养、年龄、性格、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在我配过的电视剧《福贵》中有一句台词,面临生死关头,福贵拒绝逃难,他说:“我们一辈子都没有分开过,现在也不分开。”他说这话时,从容、坚决、镇定、深情。而陈家珍说:“他们不分开,我们也不分开。”她说这话时,甚至带着一种欣慰,终于找到理由可以与心爱的人共度一生了。
原片的风格也决定台词的运用。现代剧与古装剧时代不同,读词也应该是不同的。像由童话改编的影视剧,读词应该是活泼、流畅,切忌重浊。像喜剧、闹剧,情节荒诞,人物夸张,读词也要与原剧夸张的分寸相吻合,而演员的感情也同样要真诚,决不能表演滑稽。类似散文诗的影视剧,读词必须讲求韵律,不能说成大白话。有些原剧像小桥流水,温馨、隽永,读词应该像耳边絮语,令人感到亲切。而政论剧,就必须浓墨重彩,雷霆之音,以起到警示和震撼的作用。
三、话筒前的心理学
作为一名配音演员,站在话筒前配戏时心理状态有许多相似。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背思想包袱、不能有杂念,否则就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也就不能进入角色。
配音演员由于是在话筒前表演的,所以特别需要声音放松,语气自然,稍有做作,便会显露出来。因此,配音演员要尽量消除思想负担,要轻松自如地投入角色,才能进入最佳竞技状态。
由于每个配音演员的创作习惯不同,工作时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配音演员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从不说错一字。而有的配音演员配音时,一会儿说错这句,一会儿忘了那句,因为他们一边读台词,一边还在琢磨情节。遇到这种情况,只有把握好演员的情绪、心理状态,才能进入角色,否则,欲速则不达。
四、知识、技巧和想像
我们提倡配音演员要用心去体验角色的感受,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演绎角色的喜怒哀乐。但是这不是说,你理解了就能表达,任何一种内在的感受和想法,都会有它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作为配音演员就要不断地去观察、积累、掌握。
平时我们笑,是因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而在配音时,这可笑的情景,我们早已熟悉了,不可能再产生自然的笑。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种想什么时候笑就能笑的技巧,在多年的配音工作中,我意识到了掌握技巧的重要性。事实上,因为掌握了笑的技巧,情绪放松了,往往才能引出真笑来。一通百通,原片中的喜怒哀乐也就能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
著名配音演员李扬说过,他从不事先设计人物动作、语气,而是在导演喊“开始”的瞬间,一脚踢开了自己,就变成了剧中人。他生活在剧中人所处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就有角色应有的反应,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这也是我们配音演员应当追求的艺术境界。要想做一个好的藏语配音演员,就必须不断地去学习,学习书本知识,学习社会。而且,学习的内容也是永无止境的。
五、译制与导演
导演本来是幕后的工作,译制导演就更是幕后的幕后了。作为译制导演,首先应该对译制的影视剧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有完整的把握,这是还原原片的前提。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译制导演很像是乐队的指挥。乐队的指挥,他不演奏任何乐器,乐曲也是作曲家早已写好的,旋律、节奏也不容改变。但是,由于指挥家对乐曲理解的不同,处理的不同,同样的一首曲子却会产生不同的演出效果。译制导演是一部戏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译制影视剧的灵魂。作为译制导演,我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
1、吃透作者意图
对于藏族观众来说,译制影视剧不仅是一种娱乐和艺术的享受,还是了解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窗口。译制影视剧既可以使观众了解各民族、各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又可以使他们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一个个不同的侧面。所以,译制影视剧一定要忠于原作者的意图,努力去吃透它,尽量使它还原。
2、要把握不同影视剧的不同风格
每部影视剧的作者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格调,作为译制导演,不但要了解原作者要告诉观众的是什么,还应该搞明白是怎样表达的,以便尽可能地保持译制影视剧的风格、韵味,使之接近原片。
3、搭配好配音演员班子
搭配好配音演员班子,一部影视剧译制的质量就有了一大半的保证。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音色和气质,有的人本身的特点不那么明显,可塑性较大,戏路就宽,就有可能担任较多类型的角色。一个演员班子就像一支乐队,要有各种乐器,也像一块调色板,要有各种色彩、有对比、有层次、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才能做到整部影视剧人各有貌。
4、引导演员入戏
译制导演必须注意掌握整部影视剧的节奏以及每个人物的节奏。节奏,又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有时内外节奏是一致的。
在配音现场要注意与配音演员之间的交流。演员只要对准口型开口,可以不看对手,因此非常容易忽略与对手的交流,更少有人会去注意原片谈话对手的表情。这样台词就不活,感情层次也出不来。所以,配音演员应该注意三角的交流,就是要看原片上对手的表情和动作。因为有的时候,感情的交流不一定都在语言上。而作为导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善于用最简洁的提示帮助配音演员找到角色应有的感觉。
有时人物的心态并不全靠语言抒发,而是靠音乐或效果来表达,更多的时候,人物的感情到浓烈处,常常是音乐随之而起,这时译制导演就该注意人物感情跟音乐的衔接。对白、音乐、效果之间的比例,这是在混合配音时必须适当掌握的。有时音乐和效果只是作为背景的衬托,就要使它能起到烘托的作用,又不能让它干扰对白;而有时音乐或效果则成了主要表达手段,就应充分加以渲染,使之达到应有的高潮。
要做一个称职的译制导演,就应该尽可能多一点各方面的知识,因为你不知道会在哪部影视剧中遇到哪一个时代、哪一个阶层的人,不知道会接触到什么样的内容和事件。因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是译制好每一部影视剧的保证。
综上所述,藏语影视剧译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高强度的工作,除了导演在总体上要注意质量、忠于原片外,翻译、配音演员、配音、后期制作等工怍,也与译制质量有直接关系。(尼玛次仁)
制片帮|悦音 影视公司配音利器 超过200款真人发音、AI智能发音、无损WAV格式
点击使用:制片帮|悦音